咨询电话:400-185-5880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高端对话 千岛湖啤酒董事长郑晓峰:做快乐的酿造者和传递者

来源:米乐官网m6    发布时间:2024-04-07 00:01:14

  他的千岛湖啤酒从年实际生产能力仅5000吨的一家小型啤酒公司发展到年产啤酒规模30万吨、上交税金1个亿的现代化知名企业;

  他从传统啤酒的生产商拓展到联结啤酒实业生产与啤酒文化休闲的产业和品牌孵化平台,致力成为品类最全的“世界特色精酿啤酒智造商”;

  中国网《高端对话》特邀杭州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晓峰来谈一谈他缔造一个啤酒王国的快乐和艰辛。

  中国网记者:千岛湖啤酒一直家喻户晓,浙江人常说,我们喝着娃哈哈长大,喝着千岛湖啤酒度过青春期。您33岁时就成为千岛湖啤酒的掌舵人,您还记得刚上任时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

  郑晓峰:我接手这个厂以后,做了两个战略性转变。第一,从原来做低端产品转向做高端产品。当时在我们行业有一个说法,叫150公里。每一个啤酒企业都有一个大城市作支撑,而千岛湖啤酒没有。千岛湖周边本身人口就很稀少,县城人也很少,在150公里的消费量非常小,所以我们的产品必须要走出去。如果走出去,做低端产品显然不行。啤酒的价值本身比较低,而物流成本比较高,要走出去唯一的路就是做高端产品。所以我们当时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策就是做高端产品。

  第二,我们对市场做调整。千岛湖地区离江湘徽很近,我们当时有句话说:东边引进技术,西边开拓市场。千岛湖东边是杭州、上海,要从杭州上海引进技术,西边是安徽、江西,我们觉得浙江经济发达,到江湘徽这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去开辟市场会有优势,但是没有想到做了十几年后越做效益越差。我上任后做了一个很大的战略决策,撤回了江西市场,到江苏、上海开辟市场,到有钱的地方去赚钱。

  中国网记者: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肯定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您当时想到如今能成为中国行业销量第十的企业吗?

  郑晓峰:没想到,能活下去就已经很不容易,企业能办下去让大家能就业我就心满意足了,根本就没有想到以后。

  中国网记者:我们常常会说高情商,但是您身上有一个词是“高逆商董事长”,不管是企业的发展还是您个人的发展都会遇到逆境,我想知道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您遇到过什么样的逆境让您觉得记忆深刻?

  郑晓峰:每个企业未来的发展都很艰难,一个企业家真正的能力是他在逆境中生长的能力。以前的说法是每个啤酒厂边上一定有一个大城市作支撑,从地理位置上说,千岛湖离城市很偏远,这样我们就处于劣势,一直在夹缝中,我们时时刻刻都是在逆境当中求生存。那这就需要一个企业家的抗逆境能力,很多人坚持不住。比如作个性化、作特色平台,我们花了十几年,在十几年前我们就看到未来整个啤酒产业的发展,那时就开始做特色啤酒。开始的时候其实很难的,因为消费者不接受。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的销售每个月都要看业绩,但每个月他们的业绩都不好,因为这是一个新生事物,他们压力很大。对我来说,压力也很大,每年在这一个方面作多大的投资才能有效益。

  2007年,我们开始做啤酒小镇,做了十几年,今天才刚刚看到一点希望。这些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有来自社会的,消费者的,还有来自员工的,股东的。我们时刻面临的困难需要抗压力精神和在逆境中的良好心态来处理这些问题。

  中国网记者:除了面对逆境的抗压精神和好心态,您觉得这几十年来是凭借什么实力把千岛湖啤酒打造成这样的企业?

  郑晓峰:千岛湖啤酒有今天,最主要的是千岛湖本身,千岛湖的水好,消费者一喝到千岛湖啤酒就想到千岛湖的环境、千岛湖的水。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倾心打造产品的质量,我们没多少钱去作广告,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口碑的宣传、把产品质量做好,有好的产品就会让我们消费者接受。所以这么多年真正让我们成功的是依附千岛湖这湖好水,然后保持产品最好的质量提供给消费者。

  中国网记者: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么多年不只是企业在成长,您自己也一直在成长。您自己不断在求学,给自己充电,在您求学的过程中,对您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郑晓峰:我经常在公司说一句话,学习救了这个企业。我当时接手这个企业时,忽然不知道如何去做。有一次开经营分析会,我的副总坐在会议桌前,面对他们,我不知道要讲什么,不了解这一个会议怎么开。在大部分时间,人是处于很模糊、很糊涂的状态,这样一个时间段我没有很好的方法,只能出去读书。所以我上浙江大学,上香港公开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一路学下来。在读书深造以后,思路就越来越清晰了。

  以前的时候我是糊涂的日子多,清醒的日子少,读书以后,慢慢变得糊涂的日子慢慢的变少,清醒的日子慢慢的变多。这是我的一个很深的体会:学习改变了我。这是我的人生观: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学习而改变,因行动而成功。

  中国网记者:徐斌在啤酒界是神一样的人物,您是怎么说服他成为千岛湖啤酒顾问的?

  郑晓峰:其实这是一种缘分。徐斌时任上海华光啤酒厂副总兼总工,当时全国大办啤酒厂,光浙江就有140家啤酒厂,他非常忙,要到全国去讲学,要见他非常难。我们唯一能见到他的就是跟着他上课,他在哪里讲课就去哪里听他的课。我们要做高端产品,必须要找到中国最顶尖的酿酒师,让我们把酒做好。

  当时杭州啤酒厂的副总贺志祥老先生一直很关照我。他听了我的想法后,亲自带着我,到上海去请徐斌。徐斌提出两个条件:“第一,不准给我钱。”这一代人的精神境界让我感动,那时我根本就没钱,也不知道多少钱才能请得到他、是不是能请得起他。“第二,我怎么说你怎么做。”他说答应这两个条件,一周内就会到现场。

  那时到千岛湖的交通不像今天这么方便,而是需要两天的时间。第一天先到千岛湖,第二天再坐船到千岛湖源头的工厂。那一年有一次在到千岛湖的船上,徐斌告诉我说:“郑总,我算了一下,今年我到你们厂里来了七趟,从来没有哪个企业我一年去七次,何况像你们这么小的企业。”他来了以后,我们的产品的质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网记者:这些年杭州越来越多出现一些精酿啤酒,千岛湖啤酒一直在做个人定制。2017年,您首次在“中国精酿啤酒及装备行业发展研讨会”上谈到要将千岛湖啤酒工厂打造成为“顶级的精酿啤酒制造首选地”,您也说到要进行一些个性化定制,您是怎么规划落实的?

  郑晓峰:现在的消费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性化的需求、产业的升级都是企业要思考的问题。大家的口味发生明显的变化,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所以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精酿啤酒。但是精酿啤酒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很多精酿是小作坊做的,质量是很难保证的,消费者又有需求,我觉得这是我们未来发展很大的市场。

  啤酒行业的竞争很激烈,中国的五大啤酒厂占据了中国总市场的75%到80%,其他厂要想在这里得到生存和拓展空间,就需要跟别人有错位发展,所以我们结合自己的发展现实,走出自己的路子。我们把自己定位为精酿啤酒生产商。为满足精酿啤酒,我们又做了小型的生产设备。在1985年建厂时,我们的锅子每锅产量15吨;老厂在我手上扩建时锅子是40吨;现在的新厂,每锅是80吨;今天,我回过头来做了每锅10吨的锅子,就为了满足精酿啤酒的需要。

  我要利用好千岛湖,千岛湖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水,我想把千岛湖的水贡献出来,让所有爱好精酿的人都能享用到千岛湖的水精酿的啤酒,所以我们打造了精酿啤酒的平台,让更多的人可以到公司来生产精酿啤酒,也可以在公司建小型的工程。我们的生产品种已达到160多种,有各种各样的包装形式。目前我们大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已成为全球单个啤酒工厂生产品类、品种最多的一个企业。

  中国网记者:说到啤酒小镇,听说您斥资10亿来打造全世界最大的啤酒小镇,也是首个啤酒小镇,另外您也想推出全国首家沉浸式啤酒文化体验场馆、啤酒博物院,您对这些是怎么布局的?

  郑晓峰:我们在考虑公司发展的未来,如果和大公司竞争,一定在技术和实力上有差距,我们一定要走出自己的道路。我们的方向是做啤酒文化,做特色和精酿啤酒,做大企业不愿做和小企业做不了的。同时又充分的利用好当地资源,利用好千岛湖的水和每年来千岛湖的2000多万游客,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源,最大的优势。所以要把啤酒文化和千岛湖的旅游文化结合在一起,产生品牌的战略效应,所以我们要做啤酒小镇,做啤酒博物院。

  啤酒小镇是我提出的概念,在一开始我们叫啤酒花园。后来我去欧洲考察,在欧洲的小镇里感受到欧洲人在小镇里的悠闲、阳光、空气、田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是我们人类未来应该追求的生活方式。回来后我就把啤酒花园改为啤酒小镇。小镇要做成什么样,除了和啤酒有关,还要传播什么,这是我们要努力的。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整个小镇包括我们啤酒公司打造成一个快乐的集聚地,把所有和快乐有关的事物在这里建一个平台做整合,做快乐的酿造者,同时更要做快乐的传递者。

  中国网记者:2019年纵观整个啤酒行业,我们想了解一下千岛湖啤酒接下来发展的战略规划是什么?

  郑晓峰:我们已走上了特色精酿啤酒的道路,产品出口24个国家和地区,在这样的领域已经做得很有名气,很多大的企业都在找我们帮他们做个性化定制,但这是不够的。我们现在创立了一个品牌叫“我啤”,就是你可以做私人定制,最小批量能做到一箱6瓶。在啤酒博物院,专门有一个区域,扫一下小程序的二维码就能定制,在小镇游玩结束,回去时就可以在小镇门口取到自己定制的啤酒。在全球任何地方,你都可以在小程序里选择自身喜欢的啤酒,选择你自己设计的商标,再填上地址,就能定制给你。

  现在是数字化的经济,可以让很多网红、电商、爱好销售的人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在市场销售。我们现在打造的不只是精酿啤酒,而是一个精酿啤酒的生产圈,是一个产业链,这个产业链整合了品牌转化品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品。不同的精酿需要不同的技术人员为广大购买的人生产各种不同的啤酒,这样就打造了一个科技成果的转化平台和啤酒品牌文化的平台。这样结合后就会创造无数的工作岗位。

  另外,你不但可以在啤酒博物院买我们的啤酒,参观生产工艺,学习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当你走出博物院时,还能够找到自己的创业空间,我们大家可以给创业者提供很多创业机会,让创业变得简单。创业要具备四种要素,即资金、技术、生产能力、销售能力。在过去创业你一定要具有三个要素再去寻找资源;今天,你只要有一个能力,你都可以来找我。我们把创业变得简单,为你们创造无数的想象空间,无数的就业机会。

  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学习而改变,因行动而成功。创业途中多少艰辛只有真正走过的人才深有体会。每一种形式的创业都有不同的经历,但最难能可贵的是无论面对多少风雨多少艰难,郑晓峰都是笑看风云。他提倡做一个酿造快乐和传递快乐的人,有这样乐观的拼搏精神,也有贺志祥、徐斌那一代人的精神境界的鼓舞,他在自己打造的啤酒世界里从容裕如,高瞻远瞩。

  啤酒对中国人来说是舶来品,是我们从国外引进的,但郑晓峰意识到中国虽是一个啤酒大国,但不是一个啤酒强国,不强就是因为缺少啤酒文化。正因为缺少,他才去做啤酒文化的事情,才矢志要培育有自身特色的啤酒文化,走精酿啤酒、私人定制、增强消费者黏性,提高啤酒消费量的路径。他从欧洲小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活模式中得到启发,开始做啤酒小镇来一步步实现他所追求的人类未来应该拥有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啤酒小镇、啤酒博物院,还是亚洲唯一、世界最大啤酒温泉,都是为了让我们消费者更容易接触了解啤酒,为更多的人酿造欢乐的生活,让“天下第一秀水”的千岛湖成为更多人欢乐的海洋。

相关推荐